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记者 彭展 报道:从2月2日(正月初九)到3月5日,巴陵石化行政事务中心接待中心党小组长、分工会女工委员蒋奕湘已连续工作一个多月,和20多名姐妹一道,配合大厨,按“全封闭管理、一条龙服务”要求,统一制作15943份盒饭套餐供应生产一线,为防疫和安全生产服好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巴陵石化3000多名女工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如“铿锵玫瑰”绽放抗疫一线,蒋奕湘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疫情来势汹汹,抗疫责任如山。面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好持续盈利等五大攻坚战的重任,巴陵石化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动员3100多名在岗女工,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聚焦五大攻坚,冲在前、守岗位、保安全、夺效益、勇创新,投身第九轮女工“芙蓉杯”竞赛和“当好主力军,奉献在岗位,建功创一流”主题劳动竞赛,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
2月中旬以来,巴陵石化炼油部生产硫含量要求高的1000吨MTBE(甲基叔丁基醚)产品支援供应湖北金奥化工公司,用于调和汽油,同时支援湖北圣灵科技有限公司300吨丙烯,用于生产消毒剂中间体。为切实做好精准分析,尽快协助抗疫急需产品顺利出厂,巴陵石化分析检验中心炼油分析站精密岗位的夏敏、秦剑、秦世英、马媛和吴继红5名女工快速响应,对现有分析色谱仪用新的标样重新进行标定、设定参数,以适应客户对产品指标要求,确保分析数据又快又准。短短一周内,精密岗位和产品班的“半边天”们,为输送湖北企业MTBE产品硫含量加样分析15批次、为汽油蒸汽压加样分析20批次。同时,为加快销往湖北的丙烯产品装车,她们做好个体防护措施,及时准确完成丙烯槽车微氧含量分析40多批次。
疫情发生以来,巴陵石化己内酰胺部保持较低负荷安全平稳运行,日产量700吨左右,各装置的女工们各就各位,当好安全生产的“螺丝钉”。己内酰胺装置二班主控岗位6名员工中,黄红梅、吴云和谭丹林3名“娘子军”占据“半边天”。在防疫情、保生产期间,由于黄红梅所住小区先后出现两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她服从安排,先后居家隔离28天,现2月27日重返岗位。隔离期间,黄红梅的徒弟陈辉洪独立顶岗操作,她远程指导。90后女工吴云一个多月坚守岗位,没有与家人见面。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谭丹林则挑起做好本职工作和照顾好家庭两副担子。同时,为了顺利通过一岗多能考试,吴云和谭丹林还在工作间隙跑现场、爬装置、找管线、做笔记、问同事,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看到厂里那么多女‘口罩侠’认真努力工作的样子,我非常敬佩,也非常感动。我要向她们看齐,向她们学习,力争尽快掌握主控岗位操作技术,早日独立顶岗。”去年新入职的女大学生员工彭栗妮表示。
巴陵石化橡胶部橡塑中心是中国石化优秀创新团队,科研技术人员中女科研工作者占55%以上。从2月初开始,她们就做好工作场所的消毒、检查等防疫工作,2月10日起陆续复工,紧锣密鼓投入科研工作。
曾获评岳阳市“巴陵英才”的技术组长彭红丽,领衔“光缆油膏和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用SEPS产品研发”攻关;曾被评为岳阳市“巾帼英雄”的课题组长苏滢,带队做好加入国家工信部医用高分子产业示范平台的“自动输液泵用的医用耗材新产品”项目开发工作;分析组负责人郭灵积极配合工业装置的医用SEBS产品生产准备及产品分析检测工作,与装置技术人员一道加班加点;课题组长陈移娇虽然一度滞留湖北,但仍积极开展中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的科研工作,多次编制相关试验方案,指导团队展开研究,同时努力争取复工手续,按要求隔离后立即返岗工作;负责高软化点、低离析的沥青改性SIBS产品开发的课题负责人梁智英,则急客户之所急,加班加点研究改进小试。橡塑中心主任王旭介绍,还有黎春荣、龙锦、严绍敏等多名女科研技术人员,也全力投入各自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新投用不久的实验大楼,随处可见她们忙碌的身影。
防疫生产“两手抓”,“铿锵玫瑰”勇担当。在广大女工的积极参与下,巴陵石化已全面复产,5大产业链的30多套装置保持安稳运行,日产量近1.25万吨;年产5万吨SEBS新装置建设及炼油部环己酮装置VOC(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一批项目陆续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