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5月的武汉,繁花似锦,莺歌燕舞。一轮朝阳下,几只白鹭飞过位于青山区的中韩(武汉)石化乙烯装置的上空,它们影影绰绰的身姿配上那高耸的塔器,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更看到了勃勃生机。
就在一个多月前,这里的早晨还是静悄悄,但在千里之外的山东,一双双焦急的眼睛始终凝聚在这里,一腔腔滚烫的热血始终等待着迸发。
项目建设一刻也不能耽误
“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可是耽误的工期怎么办?几乎没有一家分包商员工愿意来武汉,这该怎么办?施工工效提不上去,又该怎么办?”这三个“怎么办”,让炼化工程十建公司中韩石化工程项目部经理、党支部书记张团结在山东菏泽老家心急如焚。他深知,武汉的春天虽然来了,但因疫情而失去的项目建设时间比什么都重要、都珍贵。
武汉封城76天,张团结着急了76天,他着急乙烯脱瓶颈改造项目能否按期完成所有施工任务,他着急疫情过后参建员工能否顺利进驻工地,他更着急项目建设工效能否得到更大的提升。一个“急”字让他两鬓的头发变白了。
“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4月1日,在业主单位中韩石化公司的积极协调下,项目部首批5名先遣人员在张团结的带领下驱车来到了阔别两个多月的中韩石化乙烯装置项目建设工地。
裂解炉旁边的枯草变绿了,乙烯主管廊东侧的栀子花开了,这里的春天真的来了。武汉封城期间,坚守在乙烯装置达70天的项目部副经理、刚刚火线入党的肖滋亭领着15名项目部员工列队欢迎他们的归来。张团结眼里的泪花和肖滋亭的哽咽,在这一时刻瞬间迸发出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的“双胜利”。一场“百日攻坚创效”大决战就此拉开序幕。
新增裂解炉打响攻坚创效“第一枪”
“抓紧时间催图纸、催材料、催人员,先把裂解炉施工搞起来,现在能抓住一分钟就是一分钟,能抓住一秒钟就是一秒钟,咱们耽搁不起了。”返回武汉的半个月时间里,项目总工程师、共产党员齐向征的嗓子喊哑了、眼圈变黑了,原本就瘦小的身躯,显得更加单薄了,多年不见的“青春痘”又出现在他的脸颊上。
为了让中韩石化新增10号20万吨/年裂解炉迅速实现复工目标,齐向征领着仅有的两名技术员昼夜奋战,他们不断完善优化裂解炉各专业施工组织方案,从设备进场到吊车使用时间,齐向征精确到了每一分钟。从分包商员工进场安全培训到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状态,59岁的项目部副经理吴斌殚精竭虑,为了让分包商员工尽快进场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来回奔波于项目部和施工现场之间。累了他就依靠在裂解炉基础旁边喘口气、喝口水,困了他就在爬在办公桌上眯一会儿。只要手机一响,吴斌又恢复到自己30岁时的样子,生龙活虎般的奔向现场,这种状态不分昼夜。
艰辛的努力,终于换来了“第一枪”的胜利。5月2日,在项目部参建员工的奋力拼抢下,新增裂解炉10组重达892吨的对流段设备模块顺利吊装就位,辐射段炉膛组焊完毕,衬里工作全面展开,炉前管廊钢结构开始预制安装,这一个个捷报为即将开始的工艺管道、炉管、电气仪表等专业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新增10号裂解炉9月30号高标准中交目标不变,完成对流段吊装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坚决不能有歇歇脚、松松劲的想法。”张团结组织参建员工再次召开攻坚创效动员大会,为大家鼓干劲、加满油。
与时间赛跑,同困难斗争
午夜时分,在距离新增10号裂解炉项目工地一公里处,中韩石化新建30万吨/年聚丙烯(PP)装置施工现场灯火璀璨、焊花闪闪,混凝土浇筑、地下管网安装同时施工,整个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土建施工现在不能按部就班,只能往前抢、向前冲,要拿出大检修的气魄完成聚丙烯装置施工节点,在我们面前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项目部土建专业施工经理刘承全已经连续12天和参建员工昼夜奋战在工地上。在刚复工的那几天里,刘承全面对新建聚丙烯庞大的土建施工量和异常紧张的施工工期,他这名项目部里的“90后”年轻“后浪”也心生胆怯。
“疫情突袭,已经把工期整整耽搁了3个月,如果不在项目组织方面有创新,不在施工工效上面有提升,那么很难在11月30日实现新建聚丙烯中交目标。”在项目党支部会议上,张团结再次强调新建聚丙烯装置施工节点目标完成对于整个中韩石化乙烯脱瓶颈改造工程的关键意义。
与时间赛跑,同困难斗争。项目部在4月10号实现新建聚丙烯项目复工以后,刘承全带领土建专业参建员工从落实图纸着手,以加快人员进场速度为关键线路,用这个时代年轻“后浪”的青春动力,掀起了新建聚丙烯项目“百日攻坚创效”施工高潮。从混凝土浇筑到钢筋捆扎,从土石方开挖到地下管道焊接,项目部的年轻“后浪”们昼夜坚守在聚丙烯施工现场,让一个个施工节点得到了按期实现。
“9月30日,新增10号裂解炉高标准中交;10月17日,乙烯装置开始停车改造大检修;11月30日,新建聚丙烯装置中交;12月15日立体包装仓库中交……”在项目部门口的大屏幕上不断涌现出一串串红色的时间数字,它们就像一个个花骨朵,等待着绽放的那一刻。
(田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