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8月成立以来,河南省天然气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天然气”)以“价值党建”理念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以“气化河南”、保障民生用气为出发点,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等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储气设施建设、商业运营以及安全生产,努力实现职责使命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内外联动建设储气设施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结构的基本特征。少气,更是河南这个内陆省份能源结构的真实写照。
河南没有被资源所困,布局河南、江苏两省,由河南投资集团牵头组建河南天然气,统筹负责全省10亿立方米储气能力建设。
河南天然气首创储气设施建设“1+2+6”河南模式,打造“引海气入豫、租地下库容、建区域中心”三级储气调峰体系,落实河南省民生用气保障责任,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河南焦作召开全国储气设施建设现场推进会,130余名参会代表走进河南天然气豫北项目观摩学习。会议充分肯定“河南模式”为全国典范,指导各地学习借鉴,科学推进储气设施建设。
2019年底,河南天然气在郑州、洛阳、焦作、周口、南阳、驻马店布局建设的6座LNG应急储备中心主体完工。2020年9月份以来,上述6个项目先后进入试生产,保障范围辐射全省。
与此同时,河南天然气积极与江苏滨海县、中海油江苏LNG公司对接,确定在滨海建设2座27万方LNG储罐的合作模式,并于今年6月9日顺利开工;积极与国家管网公司对接,推进省内2座地下储气库库容租赁工作。
继多个部委和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央企代表赴河南集中观摩交流之后,近一年来,甘肃、青海、山东、河北等多个省份的相关单位又相继赴河南“取经”。
探索创新商业运营模式
储气设施是天然气产业链中重要的调峰手段和天然气整体供应体系的安全保障,但面临着运营模式不清晰、投资回收不明朗等问题。
2019年1月,河南天然气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启动储气设施运营模式研究,委托行业研究机构,借鉴法国、韩国成熟经验,同时参考沿海地区政策规划以及电力定价机制,创新提出由“容量气价+计量气价”构成的“两部制”储气定价模式。
该模式是河南省贯彻“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民生用气保障责任书》的生动实践,有利于有效应对“气荒”,从根本上惠及民生,为我国储气设施商业化运营提供了“河南经验”。
自2020年3月“两部制”气价运营模式获得批复以来,河南各级地方政府积极签订协议,认真落实“地方政府不低于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用气量的应急储气能力”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彰显了河南担当。
专家表示,储气设施“两部制”定价机制或成为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储气设施运营困局的有效手段,对于推动我国储气设施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落实民生用气保障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施策保障安全生产
从储气设施项目建设模式到商业运营模式探索研究,河南天然气一路“领跑”,走在了我国油气体制改革的前端。
在落实保障1亿人口民生用气责任的同时,河南天然气不忘抓牢项目生产运行的生命线——安全。
其实,从项目建设伊始,河南天然气便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将安全与质量、进度、造价、廉洁纳入项目建设“五大控制”,把安全责任落实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前置条件,形成了“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浓厚氛围。
河南天然气把2021年确定为“安全生产基础夯实年”,通过实行“两证一码”安全准入机制、举办安全技能“武林大会”、编发《安全之声》专刊、印制《隐患排查指导手册》、执行“安全生产十大禁令”、实行工艺操作卡制度、建设双预防体系等方式,逐步形成特色安全文化。
7月20日,在断水断电的情况下,河南天然气党委多次召开应急防汛紧急会议,迅速启动应急预案,24小时值班,以“13710”工作法压实责任。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连夜冒雨新增储备沙袋3780个、应急发电柴油8480升,全力确保职工群众安全和民生用气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安全应急能力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从全面小康到乡村振兴,从建设“气化河南”到全力保障民生,河南天然气立足行业,一路出经验,一路结硕果,充分实现“三个价值”最大化。可以预见,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征途中,河南天然气亦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