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晴空如洗。位于博爱县磨头镇的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庞大的LNG储罐在蓝天下格外显眼。
“这里可储备液化天然气8000立方米至1万立方米。”市天然气储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目负责人李亚兵告诉记者,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8.1亿元,规划建设一座2万立方米LNG储罐及配套设施,其中一期工程投资4.08亿元,2019年2月开工,投运后,储气能力达1200万立方米,气化外输能力每小时可达10万立方米,每年可替代散煤2.5万吨,有力保障民生用气、促进节能减排、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环境下,天然气充当着“减碳”转换器的重要作用。那么,这一投资4亿多元的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对于焦作能源结构调整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项目背景:防止“气荒”重现的重要保障
三伏天气,酷热难当。但走进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生产厂区,还得“颇费一番功夫”:手机留在办公区内,戴上安全帽,穿上厚厚的防静电服,接受入场安全告知,触摸专业消除静电装置后,才能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刷卡进入。
河南投资集团控股、中海油等多家能源企业参股,该项目可谓“出身不凡”。
为科学统筹推进储气设施建设,2018年,国家陆续下发了《关于统筹规划做好储气设施建设运行的通知》《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省级层面加强规划,统筹推进地方政府和城燃企业储气能力建设,实现储气设施集约化规模化运营。
其时,华润、新奥、中燃等纷纷登陆河南,在大家都朝着巨大的市场往前冲时,保障功能建设不足,没有储气能力的短板却日益凸显。
天然气储运项目建设,一方面是投资大、见效慢、安全要求高,各市场主体不愿意建设;另一方面是储气设施建设不可能遍地开花,必须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重任最终落到了河南投资集团的肩上。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部署,河南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储气平台——河南省天然气储运有限公司,负责“参股江苏滨海LNG储罐项目、租赁中石油平顶山盐穴储气库和中石化濮阳文23储气库2座大型储气库、省内建设6座区域性LNG应急储备中心”三级储气调峰体系建设。
据介绍,6座LNG应急储备中心靠近省级天然气输气管道分输站建设,在应急保障或冬季调峰时,将站内LNG经加压、气化后就近送入省级输气干线,通过省内输气管道系统输送至各用气城市。对于省内个别未接通输气管道的县城,可通过槽车从储气中心运送。
一个包含“1+2+6”储气设施建设项目的“河南模式”应势而生。
河南模式:豫北储备中心何以花落焦作
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落户博爱绝非偶然。
博爱县位于我国重要的能源通道上。地上是山西、内蒙古煤炭外运;地下是西气东输东部第一门站,也是“端氏—晋城—博爱”煤层气输气管道终点,西气东输西一线、安彩豫北支线等多条输气管线在此经过,年输气能力超过160亿立方米。
同时,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项目还承担着安阳、鹤壁、焦作、新乡、濮阳、济源及长垣、滑县等豫北六市两县1500多万人口的应急用气保障。
“LNG储备罐就像一个真空杯,将零下160摄氏度LNG以常压方式储存,安全性能高。”陪同采访的该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杨成功说。
“公司现有员工45人,年轻人居多,平均年龄30岁左右。”杨成功说。
2019年1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焦作市召开全国储气设施建设现场推进会,以调研观摩、经验交流方式,指导各地和有关企业科学推进储气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补上储气能力不足的短板。
也正是在这次现场会上,河南“1+2+6”储气设施建设模式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认可,被誉为“河南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李亚兵说,未来液化工厂项目建成后,可将管道气液化后,储存到储存罐内,通过槽车运输,实现液进气出和气进液出。一方面供应中裕燃气等管网公司,满足居民用气需求;另一方面还可直供大型企业客户,保障民生用气,助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
现实意义:助推能源结构调整未来可期
在“碳中和”视角下,天然气的能源优势地位明显。
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履行碳减排承诺,更紧迫的问题是大气污染治理。天然气在一系列政策的强势推动下逐渐走上主力能源的道路。“十三五”期间,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5.9%提高到8.5%。
按照国家发改委与河南省签订的责任书要求,到2020年,要具备不低于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用气量(约占年用气量的1%)的应急储气能力。各城镇燃气企业和不可中断大用户要落实储气主体责任,在2020年底,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应急储气能力。
毋庸置疑,未来在城市燃气、交通、发电、化工等领域,天然气仍将作为改善空气质量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现实途径,发挥重要作用。
李亚兵说,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项目自落户博爱以来,得到了焦作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目前,涉及项目运行的37项手续已完成33项。下一步,将依托博爱县天然气枢纽优势,在解决好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同时,规划建设LNG、CNG加气站及油电气氢综合能源服务站,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同时,将结合河南省中长期天然气管网规划纲要布局,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前谋划并适时启动二期规划工程建设,实现各类主体、不同气源互联互通。
我们相信,清洁能源支撑“绿色发展”,焦作能源结构调整未来可期!